推拿作为以人疗人的方法,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、受伤的部位、不适的所在、 特定的胸穴、疼痛的地方,具体运用推拿、按、摩、揉、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,以期达到疏通经络、推血、扶伤止痛、祛邪扶正、调和阴阳的疗效。


应用推拿防病、治病、健身益寿,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,几千年前就受到中国医学家及养生学家的高度重视。如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指出"按摩勿释,着针勿斥,移气于不足,神气及得复。"说明在秦汉时期推拿已成为医疗和养生的重要手段。晋代葛洪所著《抱朴子内篇遐览》中管提到有《按摩导引经十卷》, 惜已佚。但在《养性延命录》中,曾转引导引经部分内容日.....平旦以两掌相摩令热,熨眼三过,次又以指搔目四眦,令人目明。.又法摩手人执以摩面,从上至下,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。又法摩手令热,雷摩身体,从上而下,名日干浴,令人胜风寐时气,热头痛,百病皆除。"导引经的上述内容曾为许多书籍所推崇、引用。隋代的《诸病源候论》每卷之未,都时有导引按摩之法。当时,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,它的厂泛开展,说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,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。隋唐时期,在人体体表施行按摩手法时,涂上中药制成的膏,于是,种既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损、又可使药物和手法作用相得益单的青摩方法有了发展。膏的种类很多,有莽草膏丹参膏、乌头育、野葛膏、陈元膏和木防已膏等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应用。 而且膏摩还可用以防方治小儿疾病, 《干金要方》中指出“小儿里无病 ,早起常以育摩区上及手足心,甚避幕风”。这个时期已有按摩专科, 并有按摩博士, 按摩师等职务名称, 可见当时按摩已颇盛行。尤其是医学家孙思巷十分推素按摩导引,他在 《备急干金要方养性》中提及“按摩日三遍,一月后百病井除, 行及奔马 ,此是养身之法。“孙氏此论,既是对唐代以前养生学的继承又是他自 己经粒的总糖,对后世的果响很大